【喚醒老虎】好書分享

很開心受到采實文化的邀請來推薦這本30年的經典好書「喚醒老虎」,拜讀此書之後,讓我對於創傷的形成有更多了解,也更能體會創傷復原的不容易。 書中提及人類之所以承受較多危險情境遺留下來的影響,是因為人類和動物在面對威脅時有著不同的反應。 動物遇到威脅時,若迫於形勢需要進攻會起而戰鬥,如果可能落敗便可能逃跑,這是本能反應,無需思考。 而如果戰鬥和逃跑無法奏效,則還有另一道防線:僵直(凍結、關閉),藉以能存活下來。 處於凍結狀態比較不會被掠食者所覺察,掠食者也傾向不會吃對自己可能有害的屍體。同時,在凍結狀態下的頻死,對動物而言,也是止痛的機制。 人類不同於動物,能夠透過自然顫抖身軀去釋放能量來擺脫凍結狀態。人類的僵直反應不容易自行消失,因為被鎖在神經系統的大量能量被恐懼和擔憂的情緒困住。因著社會期許,發抖被視為不夠堅強的反應,以至於人們對於身體不自主地發抖,會想要盡快停下來。 人類擔心這股受驚後準備反擊的強大能量會傷害自己或他人,而習慣繼續壓抑。然而受創後的能量如果不釋放,會一直存在體內,形成自律神經失調、內分泌異常、免疫力下降、創傷記憶重現、認知與情緒的負面變化(僵直反應累積數月會轉為長期症狀-創傷後壓力症候群)。 持續的高度警覺,會促使我們會忍不住去尋找威脅來源。然而,這是內在引發的一種反應,而非覺察到外部威脅所導致的結果。這也說明了何以受創的當事人即使在安全情境時,都難以感到放鬆,不安全感強烈。 目前在創傷治療的建議方向是口語諮商結合身體工作,透過體驗感知找出創傷的症狀,將注意力貫注在這些身體感覺。透過喚醒人體與生俱來的身體顫抖機制,不需要直接面對創傷記憶,也可能釋放困在深層肌肉的緊張能量。 同時,透過腹式呼吸與Voo sound (深深吸氣,在吐氣的同時持續發出Voo的聲音,感受胸口與腹部的共鳴),為大腦帶來「我是安全的」訊號。 當我們感覺難受時,身體上半部往往會不自覺有不適反應,例如頭痛、心悸、胸悶、肩頸僵硬、呼吸急促。如果肌肉組織沒有達到能量的釋放,則會形成慢性緊張,影響到身體的感受力。 這時候我們可以嘗試有意識地將身體力量往下,例如站立時雙腳穩穩的接地,想像自己像一棵大樹,往上拔高,往下生根。也可以模仿相撲力士,練習深蹲與左右抬腿。 身體反應展現著沒說出口的情緒。當我們能更敏感的覺察到身體感官的變化,抱持著溫柔與好奇的態度來重視身體的需求-慢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