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中,疼惜身為單親家長的自己】

疫情的三級緊戒對許多人而言是措手不及的生活驟變,尤其廣大家長們面對孩子上學與托育暫停後該如何安置小孩而傷透了腦筋。即使有親友後援的家長,也可能面臨每天接送孩子的奔波、成為假日父母、祖父母到家裡同住以便照顧小孩這樣的生活變化。 而更辛苦的,是沒有替手的家長,必須擔起更長時間的照顧責任。有伴侶者或許能彼此商量輪流請家庭照顧假,但對單親家長而言,是更孤軍奮鬥的處境。好一點的狀況是同時居家辦公與陪伴孩子,但不少人其實遭遇被迫放無薪假或者突發性失業的打擊,生活瞬間籠罩在巨大的焦慮與不安底下,靠著儲蓄咬牙撐著生活的同時,又必須強打起精神為生計謀出路。 🦠疫情就像一波波不可測知的餘震 不可見也無法絕緣的病毒,在這一年多的歲月裡誘發了全世界人類的深層恐懼,直接影響了生存的安全感。我們可能擔憂著空氣凝膠中潛藏的危機而不敢摘下口罩自在呼吸與說話,我們可能因為防疫考量減少外出而少了曬曬陽光的機會。那些過往被我們認定是可以自在取用的生存基本條件-陽光、空氣、水,現在卻連Maslow理論中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無法全然滿足。同時,安全需求也持續面臨不可測知的危險與威脅,一出門就必須開始戒備,回到家耗時地全身消毒。然而,最讓人無力的是,無論多齊全的安全防護,都無法真正使我們獲得「不會被感染」的掌控感。我們內在的安全感地基像是被挖去了好大一角,一而再再而三感受到疫情引發的效應,像是餘震般不斷讓我們的安全地基陷入重建到倒塌的循環中,讓我們整體的身心狀態都受到前所未有的影響。 😖不是在脫窗邊緣,就是在窗外 美國精神科醫師Dan Siegel提出「身心容納之窗」的概念,當人在窗中的時候,可以專心用力,也可以自在放鬆,能夠調節各種情緒,讓我們不會在面對外界刺激時就一下子被逼到窗邊的臨界點,讓我們得以身心平衡,維持理性腦的運作。然而,當我們遇到危險或威脅時,我們可能會衝出容納之窗,可能想奮力一搏而進入戰鬥模式,也可能評估走為上策而呈現逃的狀態,我們的呼吸、心跳、脈搏也隨之加速,讓我們處於理智斷線的情形。如果危險太劇烈,也可能讓我們呈現情緒腦模式,掉進僵住、凍結、關閉的狀態,癱瘓無力、無法行動。「戰、逃、僵」都是神經系統在保護我們的生存機制,我們的「神經覺」透過偵測所處環境來判斷是否遭遇威脅,然而無死角的病毒讓我們無從抵禦,不再感受到疫情之前的安全。我們的理性腦看著日復一日看似正常運轉的生活,可能沒有意識到...